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图片新闻
行业动态
公司新闻
政策法规
团队风采
 
  首 页 >> 图片新闻 >> 行业动态
城市绿化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当前我省各个城市正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实施大量的拆建工作,旧的绿化系统被打破,新的绿化系统正在形成。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发展环境、也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就城市绿化中一些关键性问题发表己见,希望能对城市绿化规划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应树立怎样的绿化理念

在近几年的城市绿化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绿化理念和建设“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的绿地系统以及“乔为主、灌搭配、花点缀,人能进,有座位”绿化格局,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它确切地反映了城市人群对绿化生态系统的主导需求,也准确地反映了这一综合功能的外在特征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把人的需求、而且是大多数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生态功能放在优先位置,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建设“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的绿地系统以及“乔为主、灌搭配、花点缀,人能进,有座位”绿化格局,是对这一理念表征的具体阐述和诠释,也是对城市绿化布局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它使人们对生态、美学、文化等多元化的追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统一。因此,我们必须以此作为绿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设计依据。

二、怎样选择树种并进行合理配置

由于各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不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定位、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树种、花草及其搭配,有着不同生态功能和风格特点,需要进行优化组合。

总体上讲,城市绿化可以概括为绿化、美化加文化。所谓绿化,主要强调生态功能。做到因害设防,因需定建。首先要有足够的生物量,以提高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综合生态功能,其次要利用不同树种所发挥的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差异满足特殊功能的需求。如侧柏等针叶树释放的杀菌、杀灭病毒的物质较多,可在医院、疗养院多栽植些;银杏抗辐射能力强,梧桐吸收二氧化硫能力强、法桐、毛白杨吸附降尘、净化空气效果较好等等。同时也要注意有些树木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悬铃木的果实绒毛,会对人的呼吸道有不良影响,不宜在幼儿园、养老院、医院栽植;有些树种花粉重、气味浓或花粉传播期长,不宜在医院载植。所谓美化,主要满足人们视觉的美学需求。由于人们的审美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不可能强求一致,应允许多元化、个性化不同风格的追求。一般而言,党政机关、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体现庄严、庄重美;军营体现整齐、严肃美;寺院、庙堂体现古朴美等等。此外,还要和周遍景物、建筑物协调统一。所谓文化,就是要体现生态文化内涵。生态 ,“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也有人定义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总之它包括生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文化 ,“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那么,生态文化应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态文化的科学内涵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里所讲的生态文化,是狭义的、并且特指树木花草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反映某种哲学思想。周易讲万物有序,阴阳合德,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是讲遵从自然规律。树木花草具有(树种有阴性和阳性,雄株和雌株之分)、(具各种颜色)、形(有大小、高矮、阔狭之异)、(有慢生与速生、硬木和软木、长龄和短龄的差别)、(有韧性、抗性、好恶等之不同)、(针叶与阔叶,不同科、属、种等)、(时相变化、龄阶表象、可塑性等)各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或从五行排列,或从八卦布置,千变万化,可以反映出某种哲学思想。遵从某种民俗习惯。如房前不栽桑,房后不载柳,庙宇、寺院多栽松柏、菩提等等。体现某种象征。一般和单位性质紧密相关,体现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或反映严肃、庄重,或反映规矩、整洁,或反映奋发向上,或反映古朴典雅等等。隐含某种寓意。常把某些树木花草拟人化来寄寓某种寓意,如松柏象征坚韧、挺拔、庄重、严肃、长寿;竹代表高洁;梅代表坚强,桃李代表学子、厚德,有“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说;兰体现典雅等。还有的是从文学、艺术、语言、文字转化而来,如松、竹、梅组合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四君子;五棵树表示森林;合欢代表阖家欢乐、和平共处等等。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可谓“取舍万殊”,但能在绿化、美化的同时赋予其文化内涵,讲出点“名堂”,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心理上更多的满足,提高绿化品位。

具体地讲,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要根据生物学特性选择树种及其配置。选择树种时首先要“过筛子”城市绿化也不能脱离气候带植物分布规律,要“挑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特别要选择乡土树种,最好选择建群种和优势种。根据我对国内外城市绿化之所见,就乔木而言,一般一个城市选择1—3个主栽树种即可。

第二,要根据城市的生态地位和对森林功能的主导需求选择树种及其配置。因为不同树种的生态功能是不一样的,如沿海城市,易受风害,要选择抗风力强的树种,不宜选择易折及浅根性树种;我省有的城市气温较高,夏季炎热,就要多选择冠大荫浓的阔叶树;还有的城市空气污染较重,就要选择一些抗污染、滞降尘能力强的树种;人口密度大的城市,绿化空间少,要多选一些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以增加生物量,提高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生态功能。

第三,要根据不同的绿化系统选择树种及其配置。一般城市绿化系统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城市路网、水网。行道树应选择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为主,体现以人为本。让人们无论乘车、骑车、步行都在林荫下,不被风吹,不被日晒,少被雨淋。城市中的水网,一般和道路相连,也多是人们休闲的去处,应生态与景观相结合,在树种选择上宜以柳树、杨树等喜水性树种为宜二是公园、广场。城市的公园和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游憩的场所,应满足人们生态、视觉、嗅觉、听觉、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城市造景要转变观念,改变审美观和价值观,多来真的,少来假的;多上有生命的,少上无生命的。那种过于追求敞亮、通透,过多的昂贵雕塑、造型,不见得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城市公园是人们驻足时间最长的地方,绿化更要以树为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让人们享受充足的氧气、洁净的空气、负氧离子和树木释放的“芬多精”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精气等。现代旅游的趋向是朝着观光、游览、休闲、健身的综合方向发展,而且保健将会上升到第一位。因此,在总体布局上要以林为主;在造景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在树种选择上,要力求树种的多样化,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在树种搭配上,不仅要考虑色彩、时象变化、错落有秩等审美因素,还要体现文化内涵。三是居民小区。小区绿化一般由道路绿化、居民楼周围绿化、公共休闲场绿化三部分组成。道路两侧,宜选择高大的乔木为主,以供人们休闲、纳凉;住宅楼周围的绿化,一般多选用小乔木、花灌木,如选择高大的乔木,要与楼房留有4米以上的距离,以免影响采光和通视,同时要选择落叶阔叶树为宜,炎热的夏季,正值树木枝繁叶茂时节,有很好地蔽荫效果,可有效地降低室温,冬季落叶,又不影响采光;多数小区都留有供人们活动的小型公共场地,宜选择慢生、中生树种,如国槐、白蜡、银杏、合欢等,要求既有生态功能又有景观效果。四是庭院绿化。庭院的种类繁多,有党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学校、社会团体等,在城市中是最为繁杂的集聚群。由于各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性质、绿化空间、美学取向的差异,造成了绿化格局的多样化。应在生态优先和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前提下,倡导多元化、个性化,更具其文化色彩,更能展现不同风格和特点。五是城郊绿化带。城郊绿化带客观上起着阻隔、区分建城区和郊区的作用,多由防护林带、片林组成。有的地方营造大面积的片林,形成城郊森林,还有的建成以林为主的森林公园。其特点是绿化面积大,生态作用明显。在树种选择上应以高大乔木为主,且以速生用材为主,这样,在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关于有争论的几个问题

一是大树移植问题。为了尽快取得绿化效果,把某些地方的大树移栽到生态地位更为重要的城市本无可非议,关键在于是否适度。一要看所移栽的大树是否能够保证成活,移栽不活,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二要看是否划算,要讲究综合效益最大化;三要看财力是否允许,不能盲目地效仿、追风,无力而为;四要看移出地生态地位是否重要,切忌从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移植,拆东补西。值得注意的是,移植大树为保成活,多采取截冠截枝,当年枝叶很少甚至没有树叶,短期内不能制造养分,缓生时间长,甚至不如栽小树长的速度快,而且形不成好的冠型,因此不主张移植中生、速生树种。此外,不能混淆概念。我们所说的“载大树”,是指载植可以长成大树的高大乔木,或栽植大一点的树苗,而不是指栽植已经长成大树的“大树”。

二是关于选择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问题。应当讲两者不可或缺。没有速生树种就不能在短期内形成足够的绿量,削弱了生态功能;没有慢生树种就不能留下历史文化的沉淀,直接展示城市悠久的历史。终极景观应以慢生、中生树种为宜,不妨在造林设计时加大初植密度,让速生树种加加“塞”。

三是关于打造城市森林还是城市园林问题。城市森林和城市园林实质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名词争论而已。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森林多些自然、多些树木,更多地是强调生态功能;园林多些花草、多些人工雕琢,更多地是注重景观效果,讲究美观、通透、敞亮。事实上,两者正在相互融合,都在向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方向发展,都讲究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不应困囿于名词上的争论。

 

上一个新闻:土壤透气性对大树

下一个新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

发布:2016-10-28 隶属:行业动态 点击:3829 
CopyRight 2010 港奥宝典全年资料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475号 网站设计制作:银川天脉网络公司 访问人数:2833345